2月5日,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浙江、山东、广东、安徽、上海等地都召开了“新春第一会”。
谭主特别关注了浙江省的“新春第一会”以及杭州市的“新春第一会”,这两场会,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关键词:
人才。
之所以要关注这两场会,是因为春节期间,一家来自杭州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引发了国内外舆论场的广泛关注。它推出的大模型DeepSeek-R1,成了很多外国网友口中的“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整个春节,大家都在讨论,杭州做对了什么,浙江做对了什么?
杭州和浙江,共同给出了一个答案——人才。
顺着这个线索,我们可以了解到,DeepSeek的故事,为何发生在杭州。
从那时起,数字化,就成了浙江发展的一张名片。
数字化,需要创新。确定了目标,浙江就破釜沉舟。
2002年到2007年,5年时间,浙江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由54.29亿元增至281.6亿元,五年翻了两番多。
在这个过程中,杭州,更是当仁不让。
怎么能利于科技发展,杭州,就怎么做。
而最近爆火的“杭州六小龙”,就是在这样一直延续的氛围中,聚集到了杭州。
彼时,已经在美国波士顿创过业的韩璧丞准备回国。他的公司主攻的,是脑机接口。
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相关工作人员前往波士顿登门拜访,邀请韩璧丞的公司落地杭州。
根据韩璧丞的讲述,“政府部门和我的团队一起讨论脑机接口技术在杭州未来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有诚意,而且真的重视技术、尊重人才。”于是,韩璧丞选择了杭州,也就有了现在的强脑科技。
和强脑科技的故事一样,游戏科学在《黑神话:悟空》立项后,也选择把公司搬到了杭州,并称这里节奏没那么快,大家能够耐得住性子。
面对新兴事物,面对未知的发展方向,杭州选择了相信,时间,也给了杭州答案。
但光选择,还远远不够,在这个过程中,杭州,到底做对了什么?
服务和基础软件、基础模型和框架、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条的企业。
这些企业,有的是杭州吸引来的,有的是杭州本土培养的。
除了“链长制”,杭州还有“科技特派员制”,这些人会被派驻到企业,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
我们刚才提到,杭州投入的领域铺得很广,杭州确定的五条链,分别是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
你会发现,“六小龙”只是这其中关联的一部分——杭州,远没到收获的季节,甚至,有些领域可能会没有收获。
在这个全国一些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的当下,杭州还在用一种“笨办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出更多的企业。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杭州的选择,杭州的官员有过这样一段表述:
以久久为功的坚定干好难而正确的事。
干难而正确的事,时间,会给你答案。
事实上,不只是杭州,不只是浙江。在其他地区的“新春第一会”上,创新、人才等,都是高频词。
广东,拥有制造业所有大的门类,成长出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近1/3。广东在“新春第一会”上提的是,创新“没有捷径可走惟有向上突围”。
山东,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在“新春第一会”上提的,是“咬紧牙关”。
中国在进入创新的轨道。
像杭州那样,为人才服务,搭建起产业链,通过政策和生态,为企业提供创新的土壤,这样的情形,全国各地,都在上演。
故事,不止于杭州,不止于浙江,也不止于DeepSeek。
来源:玉渊谭天